郑晓边:双一流建设应起步于课堂教学

来源: 时间:10月23日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目的是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双一流”建设应该起步于课堂教学,但在巡视督导中发现不少问题,提出来以促进师生与管理者反思。

目前大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注重的是同行教师听课记录,记载的是“结果评价”而非“过程评价”,缺乏师生的互动成长反馈评价。许多教师为吸引学生选修自己的课程,考核随意,只要发言就加分,无论发言的质量如何;期末写一篇短文无评分标准、无参考文献、无归纳分析、明显抄袭的综述文章也评97分;有的教师给70%的学生评“优秀”;学生也直接要求老师给高分以符合“保研”标准,否则退选课程或给教师评低分报复;教学管理部门制定的学生成绩评价标准刻板,“要有不及格率”,考试的方式与结构比例都要固定化,对教师的教学管得过死。

在某教学课堂巡视发现,教授缺课迟到,学生集体等待半小时;某教师取消课间休息,要求学生“照顾自己的教学习惯”;合唱指挥教学两节课时间仅要求学生站立,保持“手位姿势”;教室电脑出现故障后教师不会处理,照本宣科自读讲义,全然不顾学生心不在焉而迷恋手机;部分老教师对现代媒体信息技术生疏,几张PPT两节课“无限展开”,专注自己的“作品”介绍;部分青年教师中外语言混杂,教学花哨,缺乏系统知识呈现;课堂师生互动表浅,搞笑而非内省;巡视督导发现的问题反馈教学管理部门未及时修正;各院系缺乏严格的教学管理评审制度,被动应付学校教学巡视与督查。

“双一流”建设带来“马太效应”。入选与落选的学校学科“富人更富”、“穷人更穷”。“双一流”的选拔标准主要是根据其科研项目数量和级别、经费与成果的多寡、名声影响来决定,教学质量不是主要依据;少数入选学科财大气粗、沾沾自喜,重视科研而非教学;落选学科是大多数,原本不足的学科发展资金支持被削弱,教师人才外流,无心顾及教学质量,学科间恶性竞争,想方设法瓜分“一流”学科资源,无暇顾及教学质量,教学好坏也不影响职称升迁,科研奖励机制驱使教师更加重视科研而忽视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一线,教学质量评估是“双一流”建设的关键环节。在高校教学改革不断花样翻新的时刻,尤其有必要冷静分析,以下建言供师生与管理者思考:

1、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学校要指导师生正确理解与贯彻“双一流”教学改革精神,扎扎实实从观念与行为上创一流学科,凝聚共识,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教学思想的讨论,举办教学主题报告,促进教学思想更新。要结合不同专业的“一流”创建目标,采用质量与数量相结合、结果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师生良性互动评价为特点的评价方法。

2、要加强教学全过程的巡视与督导工作。学校赋予巡视组与督导组更多的权益和独立的监督职能,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通报,敦促管理部门和当事人改进;教学管理部门除了抓好同行听课外,对各类教学观摩、调研活动、社会实践与小组讨论都应该建立相适应的教学质量评估标准。

3、学校要搞好教学与科研与社会服务的平衡。把教学质量标准作为评聘教授的基础指标,将教学论文的发表等同科技核心期刊的成果一样奖励,鼓励教学创新,听取学生教学改革建议,注重学生学习能力与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建立相应奖惩制度,推进“双一流”学科建设良性发展。


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政策法规研究室
技术维护:党委宣传部 027-67867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