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季:解读十九大报告精神和《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来源: 时间:11月14日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子季

为了有利于大家的研讨,我想向各位专家学者简要汇报一下《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这个文件本身的一些基本情况。

首先,这个文件起草的背景和过程。大家都知道,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做出一系列系统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教育。2014年3月,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指出,要专门研究一次教育体制改革问题。2016年9月,总书记在八一学校考察时指出,要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投入体制、考试招生和就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李克强总理也强调,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教育的渴求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内在动力,多次对深化教育改革,办好公平优质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上也明确指出,要深化教育改革,激发更大的活力。刘延东副总理多次主持召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教育改革发展重大的进程举措,指导实施教育改革工作。

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在国家教改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从2015年底开始启动研制,启动时文件名字为《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意见》。

文件起草过程中,广泛征求了中央、党、政、军、群、人大政协、民主党派,各省、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专家学者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根据有关方面的意见,文稿做了相应的修改,最后将标题调整为《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其次,文件的定位问题。自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深化,改革主体框架初步建立,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和教育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也进一步完善,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了世界中上行列。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已经进入了新阶段,教育内外环境、资源条件、评价标准等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面对新形势,我国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需要我们系统地去破解,一些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去解决。这个文件就是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思路和举措,根据教育发展的新形势,针对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对2017年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育改革做出的调整和深化。

有的同志说,有《教育规划纲要》了,为什么还要《体制机制改革》?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体制机制改革》对《教育规划纲要》做了一个调整和深化,同时支撑和配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的远期规划。所以《体制机制改革》的文件聚焦体制机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确保到2020年,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缓解,教育的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提供制度支撑。

文件主要的内容有三大板块。第一个板块是序言和总体要求。第二个板块是主体部分,主要围绕立德树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终身教育、教师队伍、经费投入、宏观管理等几个方面提出工作思路、改进办法和改革举措。第三个板块是组织实施。

最后,《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也是最大的亮点,就是回应了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譬如,针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文件提出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的德育体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不断增强亲和力和针对性。譬如,针对体育、美育薄弱问题,文件提出要加快形成课内课外一体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体育美育机制,帮助学生掌握一两项运动技能和一两项艺术特长。譬如,针对学前教育资源不足问题,文件提出创新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譬如,针对义务教育学生课外负担重的问题,文件提出学校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科学设计作业内容,健全课内服务制度,改善家庭教育,规划校外培训机构,营造健康教育生态,通过学校、家庭、政府、社会的共同努力,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再譬如,针对择校现象,文件提出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县域内义务教育的教师,采取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学校联盟等方式,改进管理模式,采取“多校划片”等举措,完善入学制度,多措并举化解择校难问题。

从以上这些重点亮点来看,《体制机制改革》这个文件完全符合十九大精神,主要有两点。第一点,十九大基于我国国情做出了一个重大的科学判断,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我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既建立在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基础之上,又集中表现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两大问题。其中,发展不平衡问题,主要是发展起来以后出现的问题;发展不充分问题,主要是面临不断出现的新需求、新目标、新动能而表现出的发展滞后和发展不足问题。这两者的相互交织,制约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更加强烈的向往。

就教育事业发展来说,所谓的发展不平衡,主要是发展中和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改革开放40多年中,我们大约在前30年已经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最近五年又提出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普及目标。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实现这样的发展,确实是了不起的成就,同时,实现这样的发展速度、这样的跨越幅度,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差距拉大和发展不平衡问题。主要表现在:区域、城乡、学校之间教育发展水平和群体之间的教育机会,还存在较大差距,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还不够协调,教育体制内部还存在发展短板。目前这种不平衡,已经从过去集中在办学物质条件,转化到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和适应能力等方面。

所谓的发展不充分,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相对于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相对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新需求,我们的教育发展还有不少差距,跟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教育观念、教育技术和方法、教育管理等方面,还存在滞后。在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后,我们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多样化、选择性、终生学习等教育需求,这种不充分是新时代的呼唤,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二是由于体制机制不顺,过去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教育改革创新的潜力还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政府、学校、社会三者的关系还没有理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没有很好地结合,发展素质教育还存在不少的障碍,新技术、新观念催生的教育新业态、新模式,还存在不少传统的阻力。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就是:文件要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个性化、多元化教育需要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当前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所以这完全符合十九大精神。

还有一点,就是大家注意到十九大报告对教育工作部署了八项重点工作,这八项重点工作与我们文件提到的主要内容完全契合,所以,这个文件是完全符合十九大精神的,是贯彻落实十九大关于教育新任务、新要求的一个“施工图”。如何组织实施文件的落地生根,还需要请各位专家、学者出谋划策,贡献智慧。


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政策法规研究室
技术维护:党委宣传部 027-67867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