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丨学工部

来源: 时间:11月13日

十八大以来,学工部(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历次中央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校的中心工作,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为抓手,不断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机制建设和特色品牌创新,着力推动学院主导学生工作模式深化发展,全力推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全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五年来,先后荣获两次全国资助工作考核优秀,获批全国首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全国首批实践育人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全国首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首批高校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荣获“全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学校最佳文明单位、学校信息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成绩成就

(一)构建长效机制,夯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根基

1.构建“三全”格局,提供政策制度保障。我校历来十分重视育人环境建设,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三全”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制度文件,制定具体措施鼓励专业教师联系学生(每周至少有1小时参与课外育人活动),推进和完善校领导联系学生党支部、中层干部联系学生班级制度,大力推行“校领导午餐会”、“教授午餐会”和“青年教师论坛”等育人平台建设,大力开展“百名教师访百家”活动,动员和组织管理干部、专业教师、辅导员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家访,保证了专业教师、管理干部参与育人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合力,努力构建和完善“三全育人”格局。

2.加强队伍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配齐配优政工干部队伍。一方面,学校严格按照1:200比例配备辅导员,并启动“2+3”辅导员充实队伍,形成了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辅导员队伍,全校专兼职辅导员126人。近几年,学校着力加强班主任和社区辅导员队伍建设,配备600名班主任,社区辅导员17名。二是加大政工干部队伍的培训力度。分类别、分层次开展辅导员、班主任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和骨干培训,并逐步加大境外培训选派力度,近五年共选派100余名辅导员参加全省、全国骨干培训,60多名辅导员参加了美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境外高校培训,利用辅导员博士专项计划已录取6名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三是提高政工干部科研水平。我校推进辅导员从实践型向研究型发展,鼓励辅导员以全国高校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为依托,以课题组的形式,结合工作实际开展科研工作,学校每年投入20万元用于思政专项课题立项,并积极推动政工干部培育申报省部级课题项目,培养“专家型”辅导员。

(二)完善教育体系,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品牌

1.创新思政工作品牌,加强特色主题教育。一是通过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重点对新生群体、女生群体和贫困生群体开展了针对性的集中教育。二是扶持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活动和品牌基地建设,形成了以“党(团)群联系双向责任制”等为代表的特色品牌活动,建立了“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基地”为代表的8个特色基地。三是开展“爱心、诚信、感恩”三大教育工程,塑造主题教育品牌,《中国教育报》曾进行了专门报道。

2.发挥课堂主导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校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素质拓展课程建设,建立学生素质教育“第二张证书”制度,不断规范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教育、军事理论、就业创业指导等课程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全力推动思政课程融合计划,丰富网络教学资源,构筑线上线下立体教学及学习讨论空间,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取得良好的效果。

3.发挥网络引领作用,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坚持内容导向,依托“华大桂声”网站、“华大思政”、I华大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不断丰富和深化主题教育专栏的内容和形式;二是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视化建设,坚持“网络吸引”原则,不断开发和制作优质网络视频教育资源,推出《直播间》、《名人坊》、《微访谈》、《微视点》、《微课堂》等五大网络视频教育资源;三是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坚持主动引导,推动辅导员班主任工作进网络,推出一批网络“名人”、“名栏”、“名篇”;四是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坚持“文化带动”,倡导学生文明诚信上网,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文学、话剧、微视频等校园原创作品创作,不断优化网络教育环境。

(三)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1.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学生事务服务平台。一是完善“一站式”新生自助报到系统,形成新生报到和教育的服务品牌;二是完善“一键式”证书自助打印系统,新增学生无犯罪记录证明、成绩单打印、研究生学籍证明打印等内容,增加二维码扫码防伪校验、官网查询功能。目前可自助打印各类证书、证明106种,累计使用人次达3万人次;三是完善“一张表”学生信息全程管理,实现学生信息网上填报、表格自助生成等功能,开通毕业生在校信息服务系统;四是完善“一张网”学生信息网格管理,实现学生在校情况查询、行为预警等功能;五是完善“一体化”学生事务大厅服务系统,撤消学工系统四个部门的柜台,实现跨部门的综合服务,同时推进学生事务服务进社区、进楼栋。

2.大力提升专业化水平打造专业化辅导服务中心。一是加强大学生资助中心建立健全了以助学贷款为核心的十位一体资助体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0%受助;广开渠道,积极吸纳资金设立社会奖助学金,近年筹措社会奖助学金超过了1000万,设置了30多项社会奖助学金;以勤工助学委员会和华心自强社为平台,坚持资助育人理念,帮助学生自信、自立、自强,形成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理念。近几年,我校因资助考核优秀获教育部专项奖励1900万元。

二是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中心建设。加强机构制度保障,设立民族学生事务办公室,配备专职政工干部,着力强化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的人员和制度保障;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定期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参加民族团结教育宣讲会、座谈会、专家主题报告会等活动,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教育,筑牢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防线;加强少数民族学生个性化帮扶,学校针对少数民族学生,专门建立个性化动态档案,形成资助、学业、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教育等全方位的服务体系。

三是建好大学生学习发展辅导中心构建包含学习困难学生帮扶,优秀学生素质提升和全体学生学习发展能力提升的全覆盖学习发展指导体系,通过创新服务平台,向全校师生推送课程辅导信息和学术活动,确保学业辅导广覆盖;组建辅导团队,以项目化方式推进,招募专业教师和朋辈辅导老师,提升学业辅导专业性;拓展工作路径,整合社区辅导、教授午餐会、百名教师访百家等现有项目,对学业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课程辅导等方式补齐短板,对有个性化需求的学生提供特色服务,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四是建好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我校自筹资金将老图书馆附楼改造为大学生众创空间,目前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面积增加到1万平方米,扶持大学生创业团队150多个,其中注册公司60多家,获批全国首批全国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省教育厅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湖北省和武汉市众创空间等;与中科招商集团共建中科众创学院,正式注册成立武汉华中师大创业管理有限公司,扶持创业团队获得各级政府资助金额超过100万、获全国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奖项10余项,涌现出月交易额2000多万元的百创电商团队、一次获融资660万的打碗花创意团队等;开办创业素质课程,增设第三学期创新创业基础通识课程,同时已选拔80余名学生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进行创新创业课程学习。

五是建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坚持抓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干预工作,形成了“课堂教学、宣传普及、咨是询辅导、预防干预、探讨研究”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2014年3月25日,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题研讨会在我校召开,这是对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高度认可。

建好学生社区文化中心。已建设东、西、南湖三个社区中心和18个社区活动室,配备了17名社区辅导员入住学生寝室,今年将对已有的社区中心进行扩建,不断加强学生社区的学生组织指导、学生事务服务、文化培育、文明寝室评选、突发事件处理等工作。

二、改革经验

(一)融合互联网+思维 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近年来,学生工作部(处)在学校“一体两翼”发展思路的指引下,积极探索“互联网+”学生工作模式的创新发展,以增强学生工作的“主导性、主体性和主动性”为重点,通过不断深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服务平台的共建共享和学生教育管理信息的互联互通,拓展和丰富了学生教育管理及事务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开发建设了一系列易用性强和用户体验佳的管理信息系统,陆续推出了四大品牌:新生网上自助报到、学生证书证明自助打印、学生网格化管理和学生信息“一张表”工程,以显著的成效形成了信息化育人的特色。2012年12月,学生工作部(处)官方网站“华大桂声”荣获“全国高校百佳网站”的称号;2015年,在首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首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评选中共有11项作品分别获得了特等奖和单项奖,传统文化系列网络素质课程入选教育部第二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示范项目,“小桂小爱看两会”漫画系列产品将推出系列动漫出版物并在全国发行,我校“数字化”迎新与入学教育案例,入选教育部出版的《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案例》;2016年,我校荣获全省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成果“最佳思政创新奖”和“十佳移动公众平台”。

(二)辅导员培养培训特色鲜明

近年来,依托全国高校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和湖北省辅导员培训基地,我校成功举办湖北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全省辅导员骨干培训班、全省推进学生网格化管理现场会等;成功举办全国高校辅导员骨干培训、全国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者论坛、全国“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学术论坛等;先后接收全国高校辅导员挂职研修5人、全国招收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3人等,基本形成了全国辅导员培养培训特色,并获批全国高校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

(三)学生工作典型培育特色鲜明

五年来,学生工作获教育部简报报道10余期,省级以上媒体报道50多次;全校学生工作干部获省级以上表彰20余项,其中1名辅导员获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2名辅导员或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5名辅导员先后获湖北省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辅导员吴建成、王莉的科研项目先后入选教育部第一届和第四届全国辅导员精品项目;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先进典型,如被《中国青年报》以《90本寝室周报为90后解惑》进行头版报道的辅导员胡余映、被《中国教育报》以《“芬姐”的3200封“家书”》进行专题报道的辅导员徐芬;班主任队伍中先后涌现出全国明德教师奖、湖北省优秀班主任标兵万美容教授、深受学生喜欢的知心大姐姐田媛等典型代表;学生先进典型有获评第二届“长江学子”创新奖的物理学院2015届本科毕业生朱前程,成功入选“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的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2014届本科毕业生闫瑞等。


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政策法规研究室
技术维护:党委宣传部 027-67867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