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党波涛 记者屈建成)昨天,华中师大发布2016年阅读报告,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的本科生朱洁仪借阅图书543册,位居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十大借阅之星第一名。
朱洁仪来自广东清远,她的阅读范围主要是文史哲和政治学类,这与她的专业密切相关。“我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所以文化类书籍借阅较多,尤其是许纪霖、余英时、李泽厚等学者的著作,馆藏图书大部分都看了。”朱洁仪说。
一年读543本书,这个一般人很难做到。朱洁仪说,自己并不是每一本都细读,多数是粗读,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读,还有一些书是重复借阅的,所以显得数字很大。
“如果遇到好书,我会看得很慢,一天只读几页,比如《探索现代社会的起源》这本书,我就读了两个月,摘抄了很多内容。”朱洁仪说,自己有几个本子,都是读书笔记,一些喜欢的内容都会摘抄下来,还要写读书笔记。
小朱说,她的读书习惯来自于班主任邵彦涛。原来,邵老师管理班级不是用纪律而是用读书。他要求大家每周读三本书,文史哲各一本,读完之后还要交读书笔记。
朱洁仪说,在一个读屏时代,没有老师的引导和督促,年轻的大学生还是很难坐下来读书的。
朱洁仪读书不是一味只读书本理论,而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现象。她说,自己的母亲信奉佛教,所以自己就读了中国儒道佛相关的书籍,包括研究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书籍。通过阅读这类书籍,朱洁仪试图找到人们不同信仰的心理动机或深层次的原因。
邵彦涛告诉记者:“我重视学生的阅读主要是基于我自己的经历和想法,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时代,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大学生必须要思维开阔,文史哲、理工类的书都要读,不能狭隘,否则就难说服别人。”他还倡导学生读互联网+一类的书籍,一定要开阔自己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