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丨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 时间:10月13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全面推进重点马院工程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内涵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各项事业发展均迈上了新的台阶。为更好地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立心力行、逐梦一流,学院在回顾十八大以来发展成就的同时总结经验,锐意进取,砥砺奋进!

五年来,学院取得了如下发展成就:

一、夯实党建基础,推进学院各项工作的高效稳健运行

十八大以来,学院进一步建立健全了领导班子制度、党员制度、科研教务制度、行政管理制度以及资料室管理制度等各项建设,从而更好地促进学院朝体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发展。首先,坚持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坚持理论学习,仅2015年一年,就共组织中心组学习9次,共组织教职工理论学习8次。其次,教师各党支部按照学校要求进行换届,并做到副高以上专任教师担任教师党支部书记比例达到100%;本科生党员比例达19.9%,研究生党员比例达到51.8%,发展工作质量较好,材料合格率达标。最后,学院通过实施“党员亮相工程”、“党员教育工程”、“党员示范工程”和“党员验收工程”等四大工程,构建党员发展、教育、管理、考核工作一体化模式,促进党建工作上台阶。

二、突出学院特色,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十八大以来,学院工作突出学科建设龙头地位,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引领作用,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本、硕、博三级人才培养体系与结构合理的学科布局。学院不仅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各1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家重点学科1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等5个二级学科)。而且,还先后新增了“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理论”,“湖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发展研究中心”,多位教师受聘为“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此外,学院全面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仅2015年一年,学院网站就共更新各类信息300余条,被华大在线采纳新闻共计21条,被光明网、新华网等外媒报道学院相关新闻共计13条,上报舆情3篇。同时积极搭建信息化工作平台,发挥新媒体的宣传和育人作用,目前建有1个官方QQ、1个院官方微信、1个官方微博,同时,学生会、研究生会、各年级也有相应的新媒体平台。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

十八大以来,学院不仅积极启动实施“争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积极参与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为一级学科排名提升做好建设申报工作,力争排名保持在前20%;而且,全面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其一,学院启动19个教学建设项目,每个建设项目给予3000到5000元的启动资金,从精品课建设、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团队建设、双语教学等维度全方位立体建设。其二,加大教学空间建设投入,启动48项教学空间建设,覆盖88门课程,完成学校规定教学空间建设任务,并且,投资50万元建成高标准的自动跟踪视频录制教室,为今后课程录像奠定硬件基础;其三,强力推进教学工作信息化建设,加大教学视频资源建设,完成《中国哲学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现代科技概论》、《科学社会主义》、《普通逻辑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10门课程的教学录像任务。

四、加强团队建设,提升学术研究水平

十八大以来,学院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成绩年年高升。2012年,学院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和其他省、市项目17项,批准经费170多万元,到帐248万元,发表论文117余篇,其中一级权威期刊 4篇,专著 13本;2013年,学院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和其他省、市项目11项,总共经费245,05427元,发表论文116篇,其中一级权威期刊5篇,其他奖励期刊38篇,获得湖北省和武汉市社科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两项,专著15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主编丛书一套;2014年,学院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滚动支持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全校第一)、其他项目27项,到帐科研经费254万元,全院教师发表论文116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55篇,一级权威期刊8篇,专著23本;2015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滚动支持1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文章一篇;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共到帐281万元,全院公开发表论文131篇,核心期刊论文74篇;出版专著12本;2016年再创历史新高,取得马列•科社类全国第二的优异成果。

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获批湖北省重点学科;万美容教授获湖北五一劳动奖章;李芳教授、吴秀莲副教授、毛华兵副教授三名青年学者成功入选第三批全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学院团队建设实力继续稳固上升。

五、坚持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与学生工作稳中求新

十八大以来,一方面,学院本着“以生为本,服务育人”的工作理念,不仅统筹并编写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办法》、《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办法》、《学生工作简报》等系列文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作机制和特色经验;而且,在全院范围内进一步深化“导师制”,探索青年教师“1+1”培养模式以及建立院系、年级、班级学生的经济困难电子档案和心理健康档案,开通年级QQ群、学生工作官方微博等网络信息点,逐步实现和完善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学院开创了“三位一体”实践育人新模式。不仅借助课堂教学和恽代英班,营造学术氛围,培育学生科研能力,而且鼓励学生实践服务常态化,深入社会基层进生活。到目前为止,学院达到学生年度参与志愿服务共计1560人次,6500小时,人均志愿服务时长15小时,并涌现出了自强学子马元明等先进典型。

过去的这5年,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砥砺奋进的5年。在回首五年来取得的骄人成果之时,仍需总结经验,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补足精神之“钙”,继续奋进:

1、转变理念,做到“四个回归”

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紧紧围绕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进一步向信息化、国际化教育教学改革进行转变。既要强力推进教学工作信息化建设,加大教学视频资源建设,又要积极探索国际化路径,引进英文原版教材,同时要牢记“四个回归”: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汇聚全院师生的智慧与力量,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重点马院工程建设的步伐。

2、优化师资队伍,提升师资水平

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和知识结构,有效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加快建成一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能够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且学贯中西的马克思主义相关专业教师队伍。尤其是重点关注教师的科研发展平台建设,鼓励研究团队的合作,以一级学科和国家、省级重点学科为平台,结合老师们的兴趣,着重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心灵与认知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发展史研究中心、恽代英思想研究中心的建设工作,为老师们的科研发展搭建平台。

3、拓宽交流渠道,建立合作关系

发挥“武汉七校联合办学”优势,继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积极开拓和发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鼓励全院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争取每年聘请1-3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我院交流、讲学,同时积极面向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坚持院校合作、院企合作,不断提高学院的影响力、贡献力,提升学院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站在历史的新高度,华中师范大学马克主义学院将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结合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加强学科建设、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增强学院竞争力和影响力,努力将学院打造成全国特色鲜明、学术水平领先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学校的发展不忘初心,勇担职责使命!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7年10月9日


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政策法规研究室
技术维护:党委宣传部 027-67867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