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我校“华师故事”彰显教育力量

发布日期:2017年03月03日来源:党委宣传部点击:
  

2月5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以《把希望和光明送向远方——华中师范大学“华师故事”彰显教育力量》为题,深度报道了我校“讲好华师故事”主题教育活动,反映了我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让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的创新举措。现全文刊载如下:

光明日报记者 夏静 最近,华中师范大学举办两场主题为“共叙桂子情,同铸华师梦”的“华师故事”展映会。展映会现场,8位感人至深的“华师精神”践行者,8个用心积淀的“华师故事”,8段启迪人心的倾心讲述,生动地诠释着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展示了华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延续着华师人百年来坚持的教育理想。

华师前身之一的中华大学校长陈时“毁家兴学”的故事在桂子山广为传颂。讲述者董中锋深情地回忆陈时苦劝父亲助力办学,力邀黄侃等名家讲学的坎坷兴学路。这位华师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见证了中华大学曲折艰难而又生生不息的历史,留下了“且以教育报家国”的人生信念。

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时光流转,也洗不掉张舜徽先生和章开沅先生那一代华师学人的印记。作为华师的精神积淀,他们“为文化立根基,为民族守未来”的学术理想和家国情怀,至今仍然是华师师生做人、做教育的精神旗帜。

老一代华师学人的钻研精神和科学理想,引领桂子山上的年轻学人砥砺前行,推动着华师物理学院高能核物理科研团队一步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当初的原子核乳胶实验,到对撞机上的海量数据实验,再到如今顶尖的硅探测器实验,现在该团队已经在世界高能核物理国际合作领域发挥着引领作用。这既是一代代华师人艰辛求索精神的体现,也是科研报国的责任担当。华师粒子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周代翠自豪地说:“华师人无愧于这个时代。”

作为培养优质教师的摇篮,“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凝结着百年华师的教育理想。华师校长杨宗凯说,讲好“华师故事”,就是讲好中国故事,唤醒华师精神就是唤醒中国的教育魂。

“也许我的肉体只能蜗居在大别山的一隅,但我的灵魂会跟随我的学生走向四方;也许我是荒原上的一支电线杆,只能永远矗立在那儿,但我能把希望和光明送向远方……”这是被誉为“大别山师魂”的校友汪金权在日记里写到的一段话。

“华师故事”《大别山师魂》的讲述者邓虹讲到这一段时泪流满面。汪金权扎根大别山,坚守乡村教育22年。“汪老师的事迹之所以令人感动,是因为他把自己对教育的热爱播撒到最需要的地方。”华师法学院2014级学生王胜改说。

这种教育担当和使命感还体现在华师教育信息化基础上的精准扶贫工作中。“3532个农村贫困教学点,1384万名农村留守儿童,2万多名年迈的教师……”面对这样的教育环境,华师肩负起师范学校的责任,在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不断创新。华师选择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作为试验区,积极探索学习共同体模式,推出“三个牵手”计划。目前,咸安模式已在全国十几个县、市推行。

华师作为一所师范类院校,不仅仅培育学生,也肩负着一个学校的社会责任。“欣赏完此次展映会,我的内心充满感动与感恩。原来有这么多优秀的华师人在奋斗、在奉献、在前行,在散播着华师的爱意,在铸就着华师的师魂,在传递着华师的精神。”华师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的李思缔说。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05日 01版)

热点文章

快速链接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2013-2016 All rights reserved